22歲 ,進入奧美實習
2018-10-10
22歲 你身邊的人考研、出國、找工作。 你開始惆悵,也很彷徨。 慶幸的是你知道自己喜歡本科的專業, 想從事廣告行業。 經過幾輪面試,你終于進了奧美實習。 那是你心中廣告人的神圣殿堂, 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想象。 23歲 你正式畢業,骨子里拼勁十足。 你拒絕了父母在家鄉安排的事業單位, 只為捍衛心中的廣告理想。 你把能加分的作品集都放在了郵件里, 開始往廣告公司投簡歷 。 你沒給自己設限制,不在乎工作地點, 哪里有機會就想去哪里。 24歲 你來帝都的一家4A快一年, 周圍的一切你不再陌生。 你每天做圖、配文案、打印、寫方案, 你的節奏永遠是忙完這陣又接著忙下陣。 你習慣了晚上11點下班, 電話里卻跟父母說,準備睡了。 你把領導的批評當做成長的催化劑, 這是你解決壞情緒最快的心理暗示。 周末對你來說也只是換個地方辦公而已。 25歲 你父母也從中央戲精學院畢業, 開始各種戲碼勸你回家考老師, 說公務員和教師是相親的標配。 你不想回去, 卻也不敢立志說要闖出個名堂。 你陷入迷茫不知未來在何方, 只能當下加倍努力。 你留下來,不敢大聲說夢想, 只說舍不得有暖氣的北方。 27歲 你換了2家公司,服務了十幾個品牌, 職位title也上升了一個級別。 在外行人眼中,他們覺得你做廣告很時尚, 隨便寫句文案,設計一個Logo, 就能輕松搞定幾十萬。 其實,你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這種概率極少數極少數的人。 光鮮的外衣終究只是別人認為而已。 面對麻煩善變處于更年期的甲方, 苦不苦只有自己知曉。 28歲 你在朋友圈里看著朋友同學的小孩一點點長大, 而你的朋友圈永遠都是: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北京嗎?” 后來連配圖也懶得加濾鏡了。 這回全家人真的著急了, 開始替你安排相親,叫你別挑了。 你一開始是抵觸的, 在現實面前,你妥協了。 你們走程序般的客套了幾句, 各方條件都般配。 只是誰也沒問對方, 手機里舍不得刪的人是誰。 30歲 你在朋友圈更新了結婚照片, 點贊和評論數是你這幾年來最高的一次。 老同學說,女神終于要食人間煙火了, 你知道“不將就”只是少女才有的豪言壯語。 新婚夜,你聽著身旁這個男人的呼嚕聲, 眼睛看向黑夜里, 開始接受平凡又普通的自己。 定好的蜜月假期也被甲方爸爸的變故給延遲了。 32歲 你有了婚姻的結晶, 你開始把買包的錢都拿來換了奶粉。 你第一次當母親,手無足措。 你睡覺越來越輕, 孩子丁點動靜就能把你驚醒。 你深夜起床抱孩子四處走動, 哄她入睡還扛得住。 你暗自竊喜,當年熬夜加班的習慣, 終于派上了用場。 35歲 如果工齡是按實際工作小時來算的話, 你35歲就可以退休領長糧了。 現實是, 你奔走在廣告公司和家之間, 追不回的尾款、改不完的方案、做不完的設計, 還有等著你的家務。 你恨不得自己有分身術。 你知道抱怨解決不了問題, 心頭一想到女兒的笑臉,又繼續埋頭苦干。 38歲 你看著自己的購物清單, 近幾年來全是嬰兒用品和家居。 喜歡的衣服包包首飾早已連鏈接都找不著。 只有出門見客戶時,還需要著裝打扮下。 其他任何場合都不怎么化妝了, 口紅顏色也變得單一了。 45歲 你做到了公司的中層, 公司里新來的實習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碩士, 月薪八千任勞任怨。 你感嘆時代變遷, 欣慰她比當年的自己還要出色。 一般年齡的同事都開始選擇 做甲方或回歸家庭了。 你看著月供一萬二的房貸和 一學期兩萬的早教班, 不敢輕舉妄動了。 50歲 你自己都沒反應過來, 就突然邁入了5字頭。 你很少笑了, 因為一笑皺紋就明顯多了。 腰圍變大,胸也開始下垂了。 四十不惑, 你漸漸地對工作生活都看得很開。 你減少加班,應酬仍有點多。 你書架上的書, 從各種廣告營銷工具書 慢慢變成了《金剛經》和《養生之道》, 可是透支過度的身體卻很難再恢復。 60歲 你一夜之間“紅”了, 標題為:某廣告公司高層, 出差見客戶途中猝死 的文章刷屏了同行的朋友圈。 你的名字刺穿了手機屏幕。 在彌留之際,你像是播放電影畫面一樣, 腦海里閃過這一生的各種片段。 畫面唯獨定格在你高考填志愿的那一刻...... ps:30歲之后你還做廣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