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鯤鵬,普渡眾愛
2019-09-25
9月25日下午,2019“渡·愛”外灘藝術計劃在上海公平路輪渡碼頭隆重揭幕,本次開幕式由上海貝思諾廣告、克勒門聯合舉辦。策展人葉天蔚、劉穎彤,藝術家林明杰以及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陳鋼先生紛紛上臺致辭,宣布了這艘艷麗魚船三個月航行旅程的開幕。
本次活動由著名主持人閻華主持,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朱剛、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朱旭東、市文旅局藝術處沈雪江、人民日報上海分社副社長李泓冰、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尚健、南洋商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吳志琴、知名主持人程雷、曹啟泰等出席了開幕式,解放日報、人民網、雅昌藝術網等諸多媒體也參加了本次活動,對活動進行報道。
本次船體裝置采用了大膽的配色與獨特的“妖魚”造型,靚麗的粉色與深沉的藍色相碰撞,為人們帶來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堆砌出獨特的海派之美。這樣活潑的搭配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又增添一番情趣,更是貼合了外灘藝術計劃“將藝術融入日常”的理念。
時至今日,外灘藝術計劃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擁有成熟的策劃團隊和優質的合作伙伴。今天,我們攜手“魚之樂”,重新塑造這屬于外灘的獨特風向標,相信這將會成為外灘公共藝術裝置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此次活動亦是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聯合展。它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藝術裝置,更是一次對城市與自然的共存探索。
一條智慧而明亮的魚,象征著源于河流的城市和藝術的想象力,將“渡·愛”品牌中的碼頭、水、岸、船的意象通過魚的視覺主題來予以貫穿和融合。解讀這座依水而建的城市百年的歷史與無盡的想象力,體會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河流、人與時間相遇的悲歡離合與情感共鳴。
上海開埠以來,外灘、黃浦江就是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標。黃浦江水孕育了繁華都市上海,同樣也催生了輪渡成為上海最古老的交通運輸工具之一。
輪渡始于1911年,至今已有百年。同這遼闊的黃浦江,同這江中的每一條魚一起,靜靜地看著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上海正在迎來一個機遇巨大、格局宏偉的新時代,一個面向世界和未來的宏大藍圖正在建構,我們的祖國一如巨大的鯤鵬在上海的上空正翱翔成形。從落后國家的舊上海灘,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祖國踏上復興之路,一躍重返世界大國的行列。正值祖國七十周年華誕,這條大魚終于涌出水面,抑制不住喜悅,向祖國發出祝賀。
策展人葉天蔚先生和劉穎彤女士說,這艘船會讓人們更加珍惜相互之間的緣分以及與這座城市的緣分。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將魚的意象空間大幅擴展,將魚游弋的自由性、光滑性、融合性擴展為自由、宜居、環保、夢想等概念,以展示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河流、人與時間相遇的情感解讀。
“渡愛”2019外灘藝術計劃的這條紅色巨魚蘊含的鯤化為鵬的巨大意象,正是以藝術的性靈和激情,象征上海鯤鵬展翅的偉大時代契機。
本次活動藝術家林明杰從2008年開始探索紅魚系列的藝術創作。他筆下的紅魚翱翔于海天之間,無羈無絆。這魚不是魚,是人們對愛、對情感、對自由而美好生活的夢想和期盼。他那對藝術想象力突破性的作品,令人過目難忘。
他說他感到有意思的是他的魚化為了一艘擺渡輪,來往于浦江兩岸的人都是這個藝術構想的參與者、互動者,人們共同在這條魚上編織著這座城市的美好未來。
本次展會將會持續至12月30日。在此期間,這條絢爛而顯眼的大魚將一直在黃浦江往返載客。為浦江帶來新的色彩與活力,為都市疲于奔波的心注入藝術的活力與能量。
2019“渡·愛”外灘藝術計劃總策展人葉天蔚先生和劉穎彤女士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將魚的意象空間大幅擴展,將魚游弋的自由性、光滑性、融合性擴展為自由、宜居、環保、夢想等概念,以展示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河流、人與時間、人與自然相遇的情感解讀。
上海是一個水做的城市,千年的滔滔江水,用砂石堆積出了上海的地理空間。水,是變動不居的過程,是一切可能性的蕩漾和組合,是不確定性和機遇,是柔軟,更是深刻持久的力量。依托海派文化的包容性和前瞻性。
活動出品人劉穎彤女士從事廣告行業二十多年,對有著豐富的專業閱歷和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對藝術的熱愛與對生活的感知,讓她打造出外灘藝術計劃這個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品牌,為公共藝術裝置領域增添一分水上亮色。
“渡.愛”外灘藝術計劃在黃浦江畔生根發芽,隨著該計劃的實施與發展,必將為上海乃至東方的文化傳播增添魅力與色彩。
黃浦江上的巨大紅魚告訴人們,上海是一個奇跡不斷的具有想象力的城市。
你要不要來黃浦江,感受這自然與藝術之美呢?